神圣空间
首先……
本课程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建筑神圣空间的共性与差异。“神圣空间”的概念对你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在课程开始时,问问他们在想到神圣空间时会想到什么。他们想象在那个空间里做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一些学生可能会想到宗教空间,但另一些人可能会想到自然景观、图书馆、市政纪念碑或休闲场所。
本课程将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并希望在此过程中激发对与自己信仰不同的人的宽容和尊重。首先,介绍术语一神论,多神论和融合。融合,即两种或两种以上宗教信仰的融合,对学生来说可能特别陌生,但在亚洲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虽然学习或回顾不同的宗教习俗是必要的,以研究以下概述的这些神圣建筑作品,通过跟踪某些主题,学生将了解到这些宗教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神圣空间的主题可以作为一场讲座,也可以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件特定的艺术品,然后以小组形式或在全班面前展示。如果你不喜欢讨论这个讲座的主题,这里展示的每一件艺术品也可以在它们各自的历史和/或文化背景下考虑。然而,为了将注意力引导到每个空间的宗教和精神意义上,考虑以下方面或主题是有帮助的:
- 礼拜者如何使用它
- 宗教庆祝活动/服务
- 朝圣
- 与自然和谐
- 取向/方位
- 阳光
- 天文学
- 符号
- 几何
- 神圣的物件
背景数据
内容的建议
以下的艺术作品是从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体系中选择的,特别因为它们是一些最常被研究和教授的建筑作品。为了保持正确的方向,关注上面列出的推荐主题是有帮助的。
史前和古代圣地:
- 史前巨石阵,英国,公元前3000-2000年
- 太阳金字塔和风神蛇神庙,特奥蒂瓦坎文化,墨西哥,公元150-225年
- 帕台农神庙,古希腊,希腊雅典,公元前447-438年
为多神宗教而建的网站
- 大佛塔,桑基,印度,公元前三世纪
- Kandariya Mahadeva神庙,Khajuraho,中央邦,印度,约公元1000年
- 伊势寺(伊势寺),日本
为一神教建立的网站
- 沙特尔大教堂,哥特式,法国,公元1194-1250年
- 伊玛目清真寺,伊斯法罕,伊朗,公元1629年
对多种宗教来说是神圣的或精神上的
- 岩石圆顶,耶路撒冷,以色列,公元691年
- 圣索菲亚大教堂,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公元532-37年
- 罗斯科教堂,休斯顿,德克萨斯州,1971年
术语:
- 主要方向:北、南、东、西。
- 绕行:以仪式的方式绕着神圣的东西走的行为。
- 钉十字架:把一个人钉在十字架上处死,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
- 护墙板:环绕在建筑物顶部的条状物。
- 圣像破坏的争论(拜占庭圣像破坏):在拜占庭(726-787和814-842)期间,为了避免偶像崇拜,对宗教形象的破坏
- 神神:在神道教信仰中,是自然、动物或祖先的神灵。
- 狭窗:高高的窄窗,顶部有一个拱形。
- 最后的审判:在基督教中,在时间的尽头对人类的审判。
- 墙面:三棱柱之间的方形空间,通常装饰有雕塑。
- 米赫拉卜:清真寺中朝向麦加的墙上的壁龛。
- 尖塔:一种塔,尤指在清真寺里,信徒从那里被召唤去祈祷。
- 巨石:用一块石头做成的大型雕塑。
- 一神论:只信仰或崇拜一个神。
- 多神教:对多个神的信仰或崇拜。
- 入口:在大教堂上,人们从里面或下面走过的入口。
- 圣物:与圣人有关的神圣物品,如身体部位、珠宝或衣服。
- 融合:信仰多于一种宗教的各个方面。
- 三角字:在楣板上发现的由三个凸起的条纹组成的浮雕。
- 三联画:由三个嵌板组成的画。
史前和古代圣地
而关于史前遗址巨石阵仍然是一个谜,很明显,它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农业问题。用来建造巨石阵的每块重达25吨的巨石是从至少20英里外运来的,然后在精确的位置以特定的角度放置,从而形成一个计算时间和种植季节的计时器。巨石阵被设计成一个由巨石组成的圆形,另外的巨石被放置在顶部,形成一个连通的石圈。在圆圈内是一个类似的马蹄形巨石的设计,朝东北方向开放。一个叫做“脚跟石”的巨石位于圆的正东北方向。夏至时,站在石马蹄铁内面向东北,就能看到太阳从脚跟石上升起。目前尚不清楚史前时代有什么样的仪式,但如今游客们成群结队地在夏至日观看日出。在巨石阵中发现了许多人类遗骸,这表明该遗址在史前时代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墓地。
特奥蒂瓦坎遗址位于今天的墨西哥城附近,公元50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它至少有600座金字塔。和巨石阵一样,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小部分遗址被挖掘出来,对这个遗址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类似于巨石阵的至日,仪式在春分举行,包括舞蹈、歌曲、焚香和攀登太阳金字塔。的太阳金字塔它位于一条名为“死亡大道”的街道的东边,这条街从北到南。金字塔大约700英尺长,210英尺高,有四面台阶,每面都与基本方向紧密相连。神庙朝西,朝向落日和死亡大道的方向,建在一个洞穴和一个泉水的顶部,中美洲人认为这两者与神、阴间、造物和来世有关。
在特奥蒂瓦坎的南部地区有Ciudadela,一个下沉的广场,和风神蛇神庙(羽蛇)。Ciudadela位于地下,因为它象征着地下世界。风神蛇翼神神殿装饰着蛇头,代表风神蛇翼神,象征着战争;美洲虎的头部有大大的眼圈,代表着雨神特拉洛克,象征着丰饶。在整个地区,人们发现了人类遗骸以及人类和动物祭祀的证据。
的帕特农神庙来自古希腊雅典,是为纪念战争女神雅典娜而建的神庙。帕台农神庙建在一座俯瞰大海的高山上,因此雅典娜可以监视并保护希腊人免受进一步的攻击。该遗址的第一座庙宇是木制的,里面有一座木制的雅典娜雕像。它们都在大约公元前479年与波斯军队的战争中被夷为平地。一棵橄榄树,雅典娜的象征,从灰烬中生长出来,被认为是雅典娜希望希腊人重建的象征。帕台农神庙和卫城周围的其他建筑都是用大理石建造的。帕台农神庙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矩形神庙,朝向主要方向,入口朝向东方。在帕台农神庙内,矗立着一尊巨大的象牙和黄金铸成的雅典娜女神雕像,后来它被熔化成金子。
目前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帕台农神庙的两幅山墙,每一幅都展示了与雅典娜的力量有关的场景:雅典娜从宙斯的头上出生,雅典娜战胜波塞冬,获得了雅典的控制权。帕台农神庙外壁的墙面上展示了拉皮人与马人之间的战斗场景,象征着希腊人和波斯人之间的战争。覆盖在帕台农神庙内部的楣板展示了Panathenaic的游行队伍,这是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庆祝雅典娜生日的节日的一部分。节日包括游戏和游行上山到卫城,在游行中雅典人将雅典娜的圣袍放在神庙中。
为多神宗教而建的网站
的伟大的佛塔在印度的桑吉,有一些佛陀的骨灰,佛陀是伟大的导师,佛教徒称之为“觉悟者”。佛塔是一个巨大的石头堆,通常包含佛陀或其他重要宗教人物的骨灰或遗骸。这座佛塔是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命令下建造的,阿育王在印度各地建造了数千座佛塔,其中大部分都有佛祖的遗骸。大塔被四个toranas或门包围,精确地放置在基点(北、南、东、西)。每个torana都被雕刻成描述佛陀多重生命的故事。虽然佛陀本人并没有被形象地描绘出来,但有一些符号和符号表明他的存在,如脚步、宝座或轮子。这是因为佛陀不希望自己的形象被崇拜,而是希望追随者们冥想他的教导。然而,佛像雕塑在后期变得普遍起来。
前往大佛塔的朝圣者从东面的torana进入,并模仿太阳的路径,沿顺时针方向绕丘而行。每一个方向都象征着佛陀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佛陀出生(东),开悟(南),第一次讲道(西),涅槃(北)。绕行的目的是默想佛陀的生命和教诲,跟随师父的脚步。佛塔和它周围的环境被认为是一个曼荼罗,一个三维的宇宙再现,中心的尖刺象征着穿过地球中心的轴,宇宙围绕着它旋转。正如宇宙是难以想象的,启蒙运动也是如此。
Kandariya摩诃提婆是印度卡朱拉霍一个大型印度教寺庙建筑群的一部分。Kandariya Mahadeva(102英尺高)面向东方,朝向夕阳的方向。遗址和寺庙都是献给湿婆,宇宙的创造者和毁灭者,寺庙的许多方面都象征着由对立元素的统一所创造的和谐(湿婆代表生与死,男与女,火与水)。例如,覆盖在寺庙外部的雕塑是由感官和色情场景组成的,代表了由男性和女性的结合和生命的舞蹈所创造的普遍和谐。该地区所有的寺庙都有动态和复杂的雕塑雕刻在他们的外部,结构代表宇宙山(shikhara)伸向天空。通过这种方式,它们代表了众神的家园和创世之地——梅鲁山。
大多数印度寺庙都有一个中央神龛,里面有寺庙所供奉的神的雕像。Kandariya Mahadeva有三个圣所,包括一个献给湿婆的小圣所,一个献给湿婆的妻子Parvati的圣所,以及一个中央圣所,里面有一个象征湿婆的大阳具(Shiva Linga)。游客在进入寺庙内部非常小的神龛之前,先在寺庙的外部绕一圈。可伸缩的外部和封闭的内部之间的大小差异是印度教中相互补充和增强的对立元素的另一个例子。外部的许多雕塑吸引了朝圣者的注意力,而内部对比简单的风格增强了朝圣者在神殿中调停的能力。
伊势敬宫(伊势寺/伊势神社)这里向神道教信徒展示了对自然的敬畏。遗址本身是一个由125个神殿组成的综合体,用来崇拜自然界中的神灵,叫做神道教的神最重要的是太阳女神Amataerasu Omikami。这位女神也被崇拜为祖先神道教的神因此,最初被供奉在皇宫的遗址。然而,大约在公元0-50年,大和公主开始寻找一个新的祭拜女神的地方,当她来到伊势地区时,据说女神出现在公主面前说:“这是一个幽静而宜人的地方。我愿意住在这片土地上。”
伊势敬宫是一个复杂的遗址,由大量的神社组成,以内宫和外宫为中心。女神的Yata no Kagami(神圣的镜子)被安置在神社的Naiku这是日本最珍贵的宝物之一,象征着皇室的神圣支持。镜子在古代日本象征着真理,矢多无神也象征着智慧。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守护和照料这个地方的首席祭司或女祭司一直是皇室的成员。
两个大小相等的相邻地块,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每二十年交替用于重建内宫的主神社;上一次举行这种仪式是在2013年。生长在该地区的日本柏树被用来在旧神社的附近建造新神社,而旧神社则被拆除;这一过程意味着自然的破坏和再生。当旧神社被完全拆除后,一个“心柱”被埋起来,以标记下一个神社将被建造的中心位置,这片土地上覆盖着白色的岩石。新神社与公元690年开始重建仪式的神社几乎一模一样。神殿长35英尺,宽18英尺,狭长的南侧是入口。这座建筑是为了在接下来的20年里保存木材而建造的,一个阳台环绕着整个神殿。寺庙的结构由柏树作为横梁,支撑在独立的柱子上,屋顶由茅草芦苇制成。全年都有节日在这里举行,以祈求和庆祝降雨和丰收,但只有皇室成员才能进入神社。
为一神教建立的网站
的沙特尔大教堂(巴黎西南部)展示了哥特式风格的发展,建筑师利用飞扶壁和肋拱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人们从形象和字面上更接近天堂。根据城镇的历史和大教堂的遗迹,教堂通常有一个他们崇敬的特殊圣人。基督教朝圣者会前往不同的教堂,包括Chartes,观看和祈祷这些不同的遗物。在古代,沙特尔建在泉水之上,被认为具有神圣的治愈力量。据信,沙特尔拥有圣母玛利亚在基督诞生时所穿的外衣的一部分,这让沙特尔拥有了对圣母玛利亚的长久崇拜历史。当这件外衣在1194年的一场大火中幸存下来,这场大火烧毁了大教堂的所有部分,只剩下教堂的façade部分,镇上的人认为这是玛丽继续保护他们并希望他们重建的迹象。
玫瑰窗,比如在查特发现的那些,被深深地融入了玛丽的象征意义。例如,彩色玻璃在文学和艺术中经常被用作“无玷圣婴”的隐喻;也就是说,正如光穿过玻璃进入大教堂而没有打破玻璃一样,圣灵进入马利亚的时候仍然保持她的童贞。彩色玻璃窗是哥特时期的创新。在巴黎建造圣丹尼斯修道院教堂时,方丈苏格(Abbot Suger)谈到,通过使用描绘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窗,让教堂沐浴在神圣的光芒中。先锋的飞扶壁和肋拱顶允许更薄的墙壁,并能够使用大量的彩色玻璃来代替墙壁。位于沙特尔的北耳堂玫瑰窗是许多彩色玻璃窗复杂图像的一个例子。玫瑰窗显示圣母和圣子坐在中央,周围是天使、国王(在广场上)和先知在最外面的场景。下面是五支长矛;中间的那幅是圣安妮和婴儿玛丽坐在宝座上,在他们下面是法兰西家族的盾徽。
所有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图都是一个(拉丁)十字架的形状,象征着十字架。会众从十字架脚下的一个入口进入,沿着中殿走向圣坛。大教堂也通常是朝向的,祭坛放在东边,象征着基督的复活,让早晨的礼拜面向升起的太阳。会众随后向西离去,最后审判的场景通常出现在西立面上,旨在提醒信徒们基督的牺牲和他们作为基督徒的责任。朝圣者的旅程被象征在沙特尔的地板上一个复杂的迷宫,人们在祈祷时沿着它走。
伊斯法罕大清真寺(masji - i - jami)现代伊朗的清真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晚期,直到20世纪仍有大量扩建。清真寺都有一些共同的建筑元素:每座清真寺的设计都是为了支持和引导每天五次前往麦加的祈祷。麦加对穆斯林来说意义重大有几个原因。先知穆罕默德大约在公元570年出生在麦加,这里是克尔白的所在地,克尔白是亚伯拉罕为上帝建造的一个巨大的黑色立方体建筑。虽然许多其他神圣的空间是与主要方向有关的,穆斯林关心的是麦加的方向。大多数清真寺周围都有高塔,用来召唤镇上的人们祈祷。在每个清真寺里都有一个祈祷龛,叫做“米赫拉布”,它被放置在面向麦加的墙上,因此,信徒们如果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清真寺里,都知道麦加的方向。清真寺周围通常有水池和水源,这样做礼拜的人在进入清真寺前可以进行清洁。
伊斯法罕清真寺以其四个iwan(入口或入口)而闻名,它们以复杂的建筑形式装饰得富丽堂皇,令人联想起蜂巢(muqarnas)。清真寺内有两个圆顶,其中一个被精美的金色maqarnas设计吞没。室内装饰通常是用釉面瓷砖做的,上面覆盖着抽象的花卉图案和《古兰经》的文字。《古兰经》是穆斯林的神圣文本,记录了真主阿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说的话。伊斯兰艺术从不描绘上帝的形象,以阻止对偶像的崇拜,而不是对安拉的崇拜。虽然在一些伊斯兰艺术中描绘了人类,但在清真寺的神圣空间中却看不到人类。
对多种宗教来说是神圣的或精神上的
有时,由于建筑作品的位置,或由于一个地区权力的变化,多个宗教的信徒共享一个神圣的空间。对一个神圣空间的再利用或改造,多种宗教可以是和谐的,也可以是有争议的。例如,帕台农神庙在六世纪被用作基督教教堂;神殿的入口从东移到了西,东边的部分用作祭坛。1456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雅典,帕台农神庙在本世纪末变成了清真寺。
考虑下面讨论的三个例子,看看它们是否有能力成为普遍的神圣空间——或者可以在其中进行多种宗教活动的空间。岩石圆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讨论不同宗教的人是如何共存的,因为这个地方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圣性质。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另一个宗教场所的例子,它的宗教重要性和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罗斯科礼拜堂是一个为欢迎任何宗教信仰的人而设计的神圣空间的例子。
的岩石圆顶耶路撒冷的圣殿山是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圣地。这座镀金的八角形圆顶建筑是围绕着一块叫做“基石”的大石头建造的。犹太人认为这块石头是世界开始的地方,穆斯林则认为这是穆罕默德升天的地方。对犹太人和基督徒来说,这个地方也被认为是亚当被创造的地方,也是亚伯拉罕被要求牺牲他儿子的地方。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圆顶清真寺是穆斯林访问的神圣场所,但它不是清真寺,而是神殿。圆顶大教堂于692年在伊斯兰统治者Abd al-Malik的统治下竣工,但人们可以从装饰建筑外部的马赛克中清楚地看到拜占庭的影响。类似于拜占庭时期的中央规划教堂,圆顶的高度和直径,以及每面墙的长度都是67英尺,以创造比例的和谐和平衡。1993年,约旦国王侯赛因自掏腰包捐出800万美元,将铝圆顶镀金。在内部,《古兰经》的诗句围绕在岩石周围,朝圣者在绕着它旋转时诵读。只有穆斯林被允许进入圆顶岩,非穆斯林被限制在特定时间外的寺庙丘。
圣索菲亚大教堂(圣智慧)是在查士丁尼皇帝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时期作为基督教崇拜的场所而建造的。它的革命性在于它的中央圆顶,离地面180英尺高,是当时最大的建筑。四十个窗户环绕着圆顶的底部,当光线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时,圆顶仿佛在漂浮。墙壁上覆盖着基督教和帝国主题的马赛克,包括圆顶中央的潘托克拉特(基督的形象)。其中一些艺术品在八、九世纪的反偶像争议(Iconoclastic Controversy)期间被洗白,以防止偶像崇拜。
1453年,在法提赫·苏丹的穆罕默德征服这座城市后,圣索菲亚大教堂变成了一座清真寺。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一些基督教场景被涂上了颜料和灰泥,《古兰经》的文字被画在了墙上。加上了一个米哈拉布,一个小坛(清真寺的讲坛)和四个宣礼塔。巨大的圆形嵌板,被称为窗格,上面有巨大的书法,是在1847年至1849年添加的。今天,尽管这个遗址仍然被许多人认为是神圣的,但它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一个博物馆。
罗斯科教堂它被设计成一个向各种信仰的人开放的神圣空间。这座八角形教堂的内部装饰着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为空间设计的14幅画作,意在激发沉思和冥想。长方形的彩绘板,一半是栗色背景的黑色,一半是深紫色,规模非常大,三幅三联画挂在三面墙上。建筑的外部是一个均匀的希腊十字架的形状。礼拜堂外面是一个倒影池,上面有一个看起来摇摇欲坠的雕塑,名为破碎的方尖碑这部电影由巴奈特·纽曼(Barnett Newman)在1967年制作。为了纪念马丁·路德·金,纽曼的艺术作品强调了罗斯科教堂也是一个促进人权问题的场所。